校勘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742页(373字)

即狭义“校雠学”。

指校对勘正古籍之方法、规律和理论。《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为校勘之始。

“校雠”又作“雠校”。

始见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校勘须以较好、较早讹误较少之本;另如甲骨文字、金石刻辞、简策帛书、文书写卷乃至唐宋类书等,亦为校勘重要依据。校勘方法有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据陈骙《南宋馆阁录》卷三载,馆阁校书,更有具体明细条例规定。

宋人校勘最勤,如刘攽有《东汉刊误》、朱熹有《韩文考异》等。清代校勘学发展鼎盛,校勘学家辈出,校勘最精密。校勘专着如王念孙《读书杂记》、王引之《经义述闻》、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阮元《十三经校勘记》等,对校勘学方法、规律和理论多有发明。

上一篇:珠帘秀 下一篇:校雠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