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书籍:新编中国文史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822页(300字)
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西端的黄鹤矶上,故名。
又据《太平寰宇记》载:因蜀将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故号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到了唐代已颇有盛名,在诗人崔颢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之后,李白又称:“眼前景物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前头。
”于是益发名声大噪。黄鹤楼因是木结构建筑,历代又多有香火供奉,所以屡遭火灾。
清光绪十年(1884),被烧殆尽,后来再也未能按原型重建。现在,重建的黄鹤楼已耸立在蛇山黄鹤矾头,楼高50.4米,比清同治年间修建的最后一座黄鹤楼高了将近一倍。
它气宇轩昂,瑰丽无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上一篇:黄宾虹
下一篇: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