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行为科学辞典

功利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98页(515字)

一种把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人的行为准则的伦理学说。

最早提出功利主义思想的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他认为求乐避苦乃人之本性,人与人之间本无利益分歧,由于不良的政治和教育制度造成等级差别,使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发生冲突;在“合理”的社会中,两者趋于一致,追求公众利益将成为普遍的道德标准。这一观点在当时对于反封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19世纪英国的边沁把爱尔维修的思想庸俗化,提出了功利原则,成为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他把快乐和痛苦作为行为的动机,而把功利作为道德的标准,宣称“个人利益是唯一的现实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强调有利于资产阶级就有利于全人类。约翰·穆勒继承了边沁的学说,并于1822-1823年组织“功利主义学会”,最早使用“功利主义”一词。

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道德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体现。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而是主张和提倡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即把劳动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社会利益统一起来,以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

上一篇:功绩制 下一篇:行为科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