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机率模式
书籍:行为科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452页(459字)
西方现代企业领导和管理中激励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一种模式。
由美国心理学家伏隆于1964年在《工作和激励》一书中提出。期望机率模式用公式表示为:
这个公式表明:一个人对某一行动的激励力,取决于他对这一行动的全部结果的预期价值和这种结果满足其所要求的目标的程度。式中“选择性行动成果强度”,取决于效价,即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如果效价高,强度就高,对职工的激励力就高,否则将相反。因此,对某些目标,诸如提升、调资等,由于每个人对其效价不同,其强度也不同。“期望机率”是指自己的某一行动导致某一成果的概率的判断。
如果某一行动无助于实现其所希望达到的成果,那么期望机率就为零,反之则大。“激励力”是指推动某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驱力的强度。
激励力促使行动,行动取得结果,达到目标,从而使职工得到满足。
所以,要激励企业职工更好地作好工作,管理者应抓住两件工作,一是使职工明确其行动成果强度;二是提高期望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