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第381页(501字)

即对党和国家现行的某些具体领导制度的弊端进行改革。

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权力过分集中;兼职、副职过多,机构臃肿;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我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其中包括在全国人大增设一系列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开始专职化;完善国家的立法体系;重新设立国家主席,使国家体制更加健全;建立中纪委和中顾委,一部分老一辈革命家退到二线,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办负责人开始实行任期制,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国务院机构经过裁并开始精干;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增强了地方党政机构的活力。从1986年起,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以民主化为中心,政治体制改革向进一步保持并提高党和国家的活力、有效克服官僚主义和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一纵深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具体制度的自我完善,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