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电影电视辞典》第11页(219字)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用蜡盘(即唱片)发音,后为片上发音。
它在拍摄时使用两种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声画合印在一条正片上,制成拷贝,放映时,放映机附有还音装置,在映出画面的同时,能使声迹还原为声音。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摄制过程中大部分工序已采用磁性录音,取代感光录音。为了保证还音质音,其拍摄和放映的运转速率,从原来每秒16格画幅提高为每秒24格画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