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物资管理辞典》第486页(693字)

亦称“投入产出法”或“部门联系平衡法”。

对于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作为生产单位或消费单位的产业部门、行业、产品等)间,通过投入与产出所表现的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进行经济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W.L.eontief)于1936年提出。包括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模型两部分。投入产出表是反映某个时期各类产品投入与产出之间内在联系的棋盘式图表,其简化形式如下:

表中主栏包括物质消耗、活劳动消耗和总投入三部分,宾栏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总产品。主栏和宾栏交叉构成四个象限。第一象限由主栏第一部分与宾栏第一部分构成,为一张棋盘式表格,反映各部门间的技术联系,表现各部门生产和消耗的数量关系,是投入产出表的主要部分。

第二象限由主栏第一部分与宾栏第二部分构成,反映最终产品的数量及其使用方向,如表中第i部门产品用于消费和积累的数量为wi和ki。第三象限由主栏第二部分与宾栏第一部分构成,说明各部门新创造价值的数量,并具体反映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如第j部门新创造价值为nj。第四象限一般不用。

投入产出关系可以用两种模型表示。

一为行模型,反映产品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即,或ui+yi=xi。二为列模型,反映价值平衡关系式:物质消耗+活劳动消耗=总投入,即,或cj+nj=xj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结合电子计算机,可以确定各经济部门产品生产的数量问题。可以分析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从而为国民经济、部门、地区和企业制定计划,进行生产预测和确定各种重要比例关系提供可靠的手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