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17页(1270字)

关于人口现象、人口作用、人口问题以及人口发展规律的学说。

主要有反动的人口理论和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前者为18世纪末英国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牧师马尔萨斯所创。

他认为人类同其他一切生物一样,具有一种迅速繁殖的倾向,为了维持日益增多的人类的生存,就需要有日益增多的生活资料。他断言这二者的增加是不平衡的,人口是按几何级数1、2、4、8、16…增长,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1、2、3、4、5、6…增长,人口的增长必定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时,只有“罪恶和贫困”(包括瘟疫、战争和饥荒等)才能抑制人口的增长,使其与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后来他补充提出一种抑制人口增长的办法,即无力扶育自己子女的人不要结婚并严格遵守道德。

这种办法叫“道德抑制”。马尔萨斯反动人口理论的错误并不在于他重视人口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而在于它通过主观捏造出来的“人口自然规律”,把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的贫困,归之于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归之于大自然和劳动者自身,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与反动人口理论相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则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其主要之点是:(1)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两种,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

(2)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人是生产者,社会上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的,一切社会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也是消费者,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和延续后代,都必须进行消费。

人的生产和消费是矛盾的统一,生产是其主导的方面。(3)人口发展规律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从生产力看,人作为劳动力,必然要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从生产关系看,人们生产物质资料,都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

不同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过程影响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特殊的人口规律。(4)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够而且有必要自觉地调芐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一个社会人口数量和质量的高低,不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社会面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所以,人类必须对自身的生产进行自觉的调整,这种调整就是社会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国着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于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讲述了十个问题。他认为中国人口增长太快,要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建议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实行计划生育,限制人口盲目增长。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新人口论”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主义”遭到了错误的批判。

此后,中国人口出生基本还是放任自流。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的九亿多人口中有六亿多是解放后出生的,扣除死亡人数,净增4.2亿。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给中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多年的事实证明,“新人口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正确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1979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新人口论》也获得了肯定。

上一篇:人口政策 下一篇:人生哲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