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137页(563字)

是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20世纪初,出现在意大利,由作家利奈蒂倡导。开始是反对邓南遮等人追慕、因袭以往时代的唯美主义的运动,人布齐、卡瓦乔里等参加。1908年,马利奈蒂的小说《未来主义者玛卡》被政府禁止,作者囚于米兰,激起了文艺界的抗议,马利奈蒂胜诉出狱,诗人们欢呼“未来主义万岁”,因此得名。1909年在巴黎正式发表《未来主义的诞生及其宣言》,未来主义正式产生。

1910年,画家卡拉、波菊尼、巴拉、赛维里尼在都灵两度发表宣言,未来主义便从诗歌扩展到美术、音乐、戏剧等整个文艺界,而广泛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遍及欧洲各国。

这时,未来主义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基础,宣传极端民族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歌颂资本主义,主张未来的文艺应当具有“现代感觉”,表现现代机械文明的速度、暴力、激烈的运动、音响和四度空间、“骚乱音乐”;强调表现艺术家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即混乱的思想状态,通过只有音响却无意义的词组,去表现骚乱、动荡的世界。1926年得到墨索里尼的支持,成为宣传法西斯党的暴力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工具。

而以早期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立体未来派,则表现出一种小资产阶级作家追求未来而不明究竟,否定过去而近乎虚无,热烈奔放而又悲观沮丧的复杂倾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