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157页(516字)

以一定生产方式为基础,在一定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的,享用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活动形式的总称。

包括衣着、起居、爱好、对文化娱乐的享受和追求等。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主要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的进步程度和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占有程度,同时还受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习俗、历史传统、道德观念、法律条令、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个人工作的性质和文化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出时代、民族区域等特征。中世纪,主要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形成“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在中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向社会生活的渗透,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深入,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必然引起生活方式的科学化、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必须同现阶段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在发展生产、发展科学技术,提高人们思想文化水平的条件下,逐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发扬传统生活方式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方式,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