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思维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215页(611字)

运用原有知识、概念,从一点向四面八方辐射自已的想象力,扩大联想,寻求新认识的思维活动。

亦称“分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扩散思维和传统的、常规的恩考方法不同,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向上下左右、周围各不同方向扩展自己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想象和联想功能。通过原有的知识、概念在联想中的重新组合,求得若干新的认识结论、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人们在思考红砖的用途时,不是寻求红砖为建筑房屋的建筑材料的单一答案,而是从它的多种质地和性能出发,去发现它的多种使用价值。诸如,它可用作砌墙、铺路、打人,可作气功师的表演物,可垫东西、支撑重物,可压田间塑料薄膜,还可作为雕塑家的加工对象,等等。扩散思维的具体思考方法有:纵横交错的思考,宏观微观结合的思考,广度深度结合的思考,既可“海阔天空”的思考,又可“标新立异”的想象。它打破常规,冲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的束缚。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扩散思维的特征在于它的“三维度”,即普遍性(思考变化多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特性(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流畅性(思维过程流畅无阻,反应迅速,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观念)。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以及其他思维形式的交替(或交叉)运用,会获得创造思维的最佳效果。

扩散思维能力的大小、高低,取决于思维观念的转变和思维主体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程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