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245页(920字)

佛教、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7世纪初,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伊斯兰”是阿拉伯语lsl-ām的音译,原意为“顺从”或“顺服”,即顺从唯一的神安拉。安拉是“创造万物,掌握一切,无形象,无方位,无所不在的宇宙主宰”,是真主。

伊斯兰教是适应阿拉伯部落制度瓦解和实现政治统一的要求而创立的一神教。创教初期,未能取代半岛的多神崇拜,穆罕默德在传教13年(622年)后迁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从组织上、制度上和军事上保证了对多神崇拜的胜利。

7世纪30年代初,发展成为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宗教,自此直到8世纪,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胜利,扩展成为跨占欧、亚、非三洲的世界性宗教。从初期哈里发国家起,一直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和近代伊斯兰国家统治的精神支柱。基本教义为“五大信仰”:信安拉(唯一的神);信天使(供安拉使唤的差役);信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使者(穆罕默德为安拉的“封印”使者及其之前的诸使者);信末日(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基本宗教职责为:表白自身的信仰,即念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一日五次礼拜;每年莱麦丹(希吉拉历第九月的名称)全月斋戒;缴纳定量课税;如条件允许一年朝觐麦加一次。中国通称此为“五功”。

此外,还要行善和为安拉之道征战,后者曾是教徒的重要职责之一。《古兰经》为该教根本经典,同时又是该教立法、道德规范、思想学说的基础。穆罕默德死后,由于政治主张、宗教和社会主张的分歧,发生了分裂,形成各种教派,主要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

近代以来,在伊斯兰教的名义下,还有各种社会运动和社会思潮,如巴布、瓦哈比等各种教派运动,泛伊斯兰主义,复古主义,现代主义,改良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等等。

伊斯兰教主要在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流传,一些国家定为国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非洲一些地区有所发展。

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宋元以后有一定发展,明末清初除了出现一些伊斯兰学者外,经堂建筑和经堂教育均有发展。主要在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中传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