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龙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18页(874字)

【作品赏析】:

此图于1973年再次清理长沙子弹库楚墓发掘遗址时获得,也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天图这一类祈祷性作品。

画面正中绘一高冠博袖长袍有须的侧身男子。他身材修颀,腰佩长剑,神态自若,使人不觉想起屈原中那“带长铗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巍”的人物形象。他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头高昂、龙足伸张、龙尾上翘,整个龙身下伏,宛如一具民间的深腹龙舟。

龙尾上部伫立一只鹭、鹤之类的水禽,圆目长喙,仰首望天。左下角是一条鳞尾清晰的游

人头上方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面中除了鸟首转向右侧,人、龙和鱼都朝左运行,舆盖杆亦向左倾斜,与飘向右方的衣饰、缰绳、飘带构成了动感极强的画面,仿佛画中的人物都在迎风挺进。难怪人们易于将这幅画理解成“乘龙升天”:这在当时的楚国,也是一种习俗观念,希望死者灵魂得以超脱

画中人物写实性很强,有可能是墓主人的侧面肖像。画中的鸟和鱼,其大小比例非常匀称,描绘较细致,也接近于实物形象。在葬仪中绘这类现实动物,除了它们的水生习性使人易于联想起黄泉之阴湿外,它们那生动的形象一定会与急速运动而又能上天入水的“飞升”联系起来,发展变化出某些固有观念而成为普遍描绘的题材。龙的形象则较呆滞,相对来讲,仿佛它正是供人驱使的一具舟车。

这幅画的描绘方式与已发现的其它战国帛画相似。主要人物以墨线勾勒,加上平涂或晕染的色彩,而其它物件则只用白描绘出,线条流畅生动。

这种详略不同的手法,后来被保持发展成了中国画的特色之一。

画中还偶用了金白粉彩。

它为我们了解古文献中记载的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迄今为止,这是发现最早使用这种画法的一件作品。

这幅画与《龙凤人物画》的时代大体相当,但在绘画风格上较为写实。我们从中可以大致了解战国中期我国绘画中的不同风貌及不同手法。

工国 楚墓帛画 纵37.5厘米 横28厘米 藏湖南省博物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