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献果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349页(925字)

【作品赏析】:

此画为《十六罗汉图》(仅存三幅)之一。

树下罗汉,形貌古怪,前后有猿、鹿,款“开禧丁卯(1207)刘松年画”一行在石上。佛教在唐代以后,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所形成的思想意识转变的影响以及和儒学思想相融和,逐步走向世俗化,因而佛教艺术的题材中也出现了接近现实生活的罗汉(罗汉在佛教中是已修得道果、无一切烦恼、无生死轮回的圣哲)。

图中罗汉裸露的胸、肩部的肌肉和骨胳结构非常准确,头部的描写更具神韵。罗汉略作低头颦眉沉思状,但这似乎并没影响他关心地注视身边的两只驯鹿,嘴角露出一丝和善的嘲笑。

罗汉的造型虽仍囿于传统风格,有着明显的西域特点,但在刘松年的笔下并未流于怪异,除了头上那个有些生硬地加上去的灵光圈外,完全是个世俗化的人物。童僧清秀文雅,翘首向上,带着天真的微笑,双袖合抱向前去接树上猿扔下的果子。

这富于戏剧性的细节描写淡化了此图的宗教气氛,流露出一种世俗的欢乐。猿的活泼和鹿的温顺描写得非常成功。

此画的风格属于刘松年工整细润一类。人物、动物的造型均用铁线描,用笔顿挫刚劲,尖俏爽利,每个部位及转折都运转自如;在十分规整的铁线中又以行笔的徐疾变化所形成的浓淡细微差别来表现不同的结构。如罗汉僧袍的外部用浓墨粗笔,行笔较慢,柔浑圆曲;内部用线则是淡墨隐约,疾如舞,从而表现了内外部不同衣料的质感。老树的行笔古拙方劲,以交错繁复的线条画出树纹,霜皮皴裂,似有剥落之感。

树叶勾勒工整,错落有致。刘松年的人物画用墨也十分考究,依据结构特点,略施晕染,显出阴阳向背。

罗汉眉弓下,须眉处都染得轻松微妙,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神态。罗汉头顶上的光圈的用墨更是独具匠心,在光圈内用淡墨晕染,造成一种朦胧迷离的效果,不仅表现出光圈的透明感,还处理好了背景的虚实关系。

构图上非常注意疏密对比,如背景是几种树干枝叶的复杂交错,繁而不乱,天空和前景的草地也处理得十分简洁,留出大片空白,在这种对比中衬托画面上作为主体表现的人物和动物。。

宋 刘松年 轴 绢本设色 纵117厘米 横55.8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