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偏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36页(1438字)

两眼不能同时正视前方者为偏视。古代文献尚有称“风牵偏视”、“双目通睛”。现代医学称之为麻痹性斜视。

【发病因素】

多因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目系;或因肝肾素亏,精血不足,目系失养,维系失调所致。

【辨证分型】

一眼或双眼黑睛偏向内眦或外眦,转动受限,视一为二。若起病突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苔白脉浮者,为外感风邪;若起病缓慢,头晕目眩,视力昏蒙,耳鸣,舌淡,脉沉细,为肝肾亏损。

【治疗】

治则:祛风通络,补益肝肾。

1.体针 取穴:球后、四白、风池、合谷、足三里、肝俞、肾俞。内偏视加太阳、瞳子、丝竹空、外关;外偏视加睛明、攒竹、后溪。方法:每次从主穴和配穴中选1-2穴,用平针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也可结合采用电针法(睛明穴除外)。

2.激光 取穴:同“体针”。方法:每次选2-3穴,用3-7毫米的氦-氖激光针进行穴位照射,每穴5分钟,每日1次。

3.耳针 取穴:目1、目2、肺、肝、肾、脑、眼、皮质下。方法:用毫针刺入,留针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耳穴,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20下。

【现代临床举例】

(1)取百会、后溪。内外直肌麻痹配睛明、承泣、阳白、攒竹、太阳,上直肌麻痹配睛明、球后、承泣、攒竹、瞳子髎。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王庆文等,中国针灸配穴疗法,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93)

(2)李氏等用割治法治疗麻痹性斜视7例。方法:在患者上、下大臼齿间黏膜上以三棱针刺破黏膜出血,隔日1次。同时配合针刺,外直肌麻痹患者取瞳子髎,内直肌麻痹患者取睛明,均配合谷,留针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李平钊等,辽宁中医杂志,1991;(6):40)

(3)齐氏用刺眼法治疗眼麻痹性内斜症21例。方法:在患者上眼睑中央眼眶的骨边缘,针刺入内,在眼球和眼眶之间深达30-40毫米,轻轻捻针,不留针,每日1次。治愈15例,好转5例,无效1例。(齐锡淼,中医杂志,1990;(1):10)

【古代文献选录】

《甲乙经》卷七:“腹胀睥睨,喉中鸣,少商主之。”

《甲乙经》卷十二:“睊目,水沟主之。”

【备注】

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病程越短者,疗效越好。如属共转性斜视,可以配戴眼镜矫正,同时给予针灸治疗,以提高疗效。如治疗半年以上未见好转,可考虑手术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