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713页(840字)
【作品赏析】:
此图的右上方用隶书写了“山高水长”四大字,作为画题。
题后再题一诗及跋:“耸峻矗天表,浩瀚周地轴。溪云起淡淡,松风吹谡谡。
乐志于其间,徜徉岂受缚。两双青草鞋,几间黄茅屋。
笑看树重重,爱兹峰六六。山高共水长,鹤舞与猿伏。
可以立脚跟,方此对衡麓。余住黄山时,每四序之更,朝夕晴雨之变,各得奇幻之妙,令人难以模想。
此作《山高水长图》,盖常见天都山里,处处峰插青天,泉挂虹霓,故有是作。至其曲折细微之奥,岂笔墨所能尽也哉?(天)壤石溪残道者。”石溪曾在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五月和八月之间游黄山,此次黄山之行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归来后,曾以黄山为题画过很多幅画。
这幅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幅。
读了画上的诗及跋,我们知道,画的是天都峰。
可是,如果把天都峰的图片和画中景致来对照,那是寻不出有多少相似之处来的。不过,画中云飞松舞,雄奇峻险,风雨变幻,情理俱无的那种意境,却是黄山天都峰的神与魂,画家所画正是黄山天都峰在心理上给他的感受与印象,即所谓“意象”。它不是导游地图,可以按图索骥,可以一一实地印证,它只是画家在山水中遨游时的感觉和情绪的表现。所以画中的黄山天都峰,是画家的“胸中丘壑”,在外形上与真正的天都峰似与不似,这是无关重要的。
可贵的是,画家把黄山天都峰的雄奇与变幻、生机与气势表现出来了。观众面对这幅巨型的立轴,不能不目眩心跳,心灵受到震撼。
画中的天都峰顶天立地,一股直泻千尺的飞瀑穿云破雾。
画幅中心,缭绕流荡的云霞与山下龙盘虬结的奇松互相映衬,结合成一股动势。这种掀天揭地的动势,与雄踞屹立、苍莽萧森的天都峰矛盾而又统一,惊心动魄,气势迫人。石溪的巨幅大画,笔墨繁密,以线条和苔点错落交织,有一种乱头粗服的荒野之美,最能表现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这幅《山高水长图》正是如此。
。清 髡残 轴 纸本设色 纵321厘米 横127.8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