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云峰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866页(759字)

【作品赏析】:

这是汤贻芬《罗浮十二景》山水册中之一页。

罗浮山在广东省博罗县境,相传是东晋葛洪隐居炼丹之处,是南粤的名山。可是汤贻芬这一册罗浮山水,却完全不是写生记游之作。

他是在广州见到了石涛画的《罗浮十二景册》,由于仰慕石涛,而临仿了石涛这件作品。

其实,石涛本人也并未到过罗浮山,只是读了有关罗浮山胜景的文字记载,向往罗浮山水,用艺术的想象创作了《罗浮十二景》山水册。

我们把汤贻芬这件临仿之作与石涛原作对照,可以看出,汤作与原作仅是丘壑位置、皴点程式上相似,而笔墨的韵味却迥异。石涛的原作,虽亦属于所谓“细笔石涛”那一路,但有苍莽之气,在细润的笔墨中蕴蓄着一股傲岸不羁的豪情。

汤作却完全是一派文静、清秀、优雅的气度。汤贻芬在画上有这样的题语:“……石公未至罗浮,图本意造,予此本又不似石公。非故别其境,盖不善临耳……”这是一种套语,惯见于清代文人画家作品的自题识中,说“不善临”不过是故作谦辞而已。

清代由“四王”倡导的一些“临”、“仿”之作,其实都是借古人的丘壑、程式作笔墨游戏,追求笔墨的形式美,以表现自己的笔墨风格。

汤贻芬的这幅临仿之作正属此类作品,虽然并无具体的思想内容,而从笔墨韵味上,却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作者介绍】:

汤贻芬(1778-1853),字岩仪,号雨生,晚号粥翁。

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寓金陵(今南京)。书、画、、文名重当时,与戴熙齐名,世称“汤戴”。

咸丰癸丑(1853)年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他全家自杀表示忠于清廷。

他的书画都取法董其昌,花卉学恽寿平,秀逸雅淡,但缺乏沉厚的大家气度。

他曾把笪重光的论画名着《画筌》分目编排成《画筌析览》十卷,流传很广。

清 汤贻芬 册页 纸本水墨

上一篇:山岩觅句图 下一篇:秋江晚色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