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联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1486页(842字)

【作品赏析】:

这幅楹联是伊秉绶在嘉庆十九年所书,代表了他的书法成熟阶段的风格。

在用笔上,笔势稳健,笔画平直,圆曲较少,粗细相差不大。在结体上,四边充实,字形方正。在布白上,字的分布均匀,外围余地很少,显得严肃庄重而又大方。

较大的字,雄伟壮观,使人心胸广阔。

“欧”字下面两个“口”和“梅”字右侧两点约呈圆形,使得方中有圆。“清”字的三点水偏上,“青”字上紧下松,使得实中有虚。“韦”的最后横笔和每个字的波、磔多呈弧形,使得直中有曲。“宗”、“集”二字的两点,短而外撇,使得长中有短。

”字左右两部分占据的空间一反常态,使得常中有变。行书小字落款,与庄肃的隶书大字相衬托,使得大中有小。综观此作,静中有动,严整而不板滞,凝重而有韵致,古朴肃雅,格调甚高。从作品的继承关系看,没有一般隶书的“蚕头燕尾”,而是笔画简练,不作粉饰,显得朴实雅观。

作品似有《戚伯着》、《校官碑》、《三公山》的某些笔意,也似有《衡方》、《郙阁》、《张迁》、《礼器》等碑笔力雄强、挺拔浑厚的长处,很难把他的隶书归于汉隶的哪一类,同时又无不具有各类的优点。所以说,伊秉绶在隶书的创作上是自成一格,开了隶书的一派。

他的晚期作品写得比较随意,但仍不失法度,更显得变化莫测,简淡自然,这是他书法艺术造诣极高、纯熟完美的时期。伊秉绶的隶书,在清代书坛上大放异彩,与邓石如并称大家。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说:秉绶“尤以篆、隶名当代,劲秀古媚,独创一家。”何绍基在《东洲草诗抄》中说:“文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简。行草亦无唐后法,悬厓溜雨驰荒藓。不将俗书薄文清,觑破天真观道眼”。

。【作者介绍】: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一字墨卿,晚号默庵。

福建汀州宁化县人,故称“伊汀州”。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曾知惠州、扬州等府,有政声。擅长书画、篆刻、诗文,以隶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着有《留春草堂》。

清 伊秉绶 隶书

上一篇:行书联 下一篇:隶书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