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行当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12页(582字)
京剧舞台上的各色人物依性别和性格色彩,被划分成四个基本类型,也就是四大类表演行当——“生、旦、净、丑”。
每个行当又有一些细分,其表演程式、装扮、服饰,都有各自的规范,又各有其在剧中应工的角色。
由于京剧有以行当而不是以演员性别区分技艺专长的传统,使得京剧史上不仅有男旦这种特殊的表演群体,还有女老生、女花脸,这是京剧令人称奇的地方。
“生”是成年的男性角色,依年岁和气质又分为老生、武生、小生等。值得一提的是,“末”起初也是京剧的行当之一,后来末行与生行进行了合并。
“末”属老生类,不过在年龄上更老,思维糊涂,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人。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包括青衣、花旦、武旦、花衫、老旦、彩旦等。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指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丑”指小花脸,大多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丑角虽然在京剧行当里位居第四,起着映衬烘托主角的作用,但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它却早于其他行当产生,“无丑不成戏”的戏谚流传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