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青阳腔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79页(541字)

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明代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青阳地区,与当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结合,形成青阳腔。

这一新起的声腔突破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发展了“滚调”,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将中国戏曲声腔的演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青阳腔演唱时一般只用大鼓、大铙、大锣等伴奏而不用管弦,独唱与帮腔结合,一唱众和,同时在演唱中运用“滚调”的方法,在唱腔中加入“滚白”和“滚唱”,形成长于叙事的特点。其唱腔灵活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极大地提高了戏曲声腔的可塑性和表现力。青阳腔继承古南戏的脚色体制,有生、旦、净、末、丑、外、贴7个行当,后来又增加了小、夫两个脚色。

其表演讲究“文戏武唱”,娱乐性、趣味性强,火爆热闹,常穿插表演翻高台、跳火圈等技艺。青阳腔中还有各种纸质面具,在舞美上极具特色。

青阳腔唱腔变化灵活,戏曲语言通俗易懂,极大提高了戏曲声腔的可塑性和表现力。后来,她从皖南发展到闽、湘、川、豫、晋和鲁等地,一度成为“天下时尚”,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徽剧、京剧、赣剧、川剧和黄梅戏等戏曲的形成与发展,尤其为“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弋阳腔 下一篇:中国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