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社会主义辞典》第15页(507字)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以康德为创始人,经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达到了顶峰,费尔巴哈为最后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当时封建势力还很强大,资本主义还不大发展,在政治上还处于分割状态,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既要求革命,又害怕革命,企图在封建势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下而上的改良,最后与封建贵族妥协。康德哲学的特点就是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为宗教信仰留有余地。

费希特和谢林从右边批判康德哲学,发展了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部分。

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但是他的方法和体系之间存在着矛盾,以具有革命意义的思想方法得出了极其保守的政治结论。

费尔巴哈从左边批判康德哲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不愿打出唯物主义的旗帜,而称人本主义,宣传“全人类的爱”的新宗教。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它们,加以革命的改造,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