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社会主义辞典》第274页(1148字)

列宁于1917年8-9月在秘密状态中写成,1918年出版。

这本书按原定计划有七章,第七章《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由于十月革命的爆发而未写成。第二章第三节是在1919年再版时增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变成了“囚禁工人的军事苦工监狱”,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特别是俄国,已处在革命的前夕,迫切需要用克思主义的观点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应当怎样对付资产阶级国家的问题。但是,第二国际以考茨基为主要代表的机会主义者,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却极力歪曲和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他们百般美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鼓吹“议会道路”,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他们卑躬屈膝地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积极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完全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为了反对机会主义的偏见,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列宁撰写了这本光辉着作。

全书共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国家的起源、特征、本质、作用和消亡等重要理论问题,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第二、三、四章,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1851年革命前后,关于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述了马克思总结的巴黎公社经验和恩格斯在几篇着作中对巴黎公社经验的补充说明。

列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任务、领导力量及其历史作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繁杂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个,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还指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列宁认为,革命能否和平发展,这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有官僚军事机构。

在第五章中,列宁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析,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与国家消亡的联系。列宁把国家消亡同社会经济基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认为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在第六章中,列宁集中批判了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背叛,从理论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界限。《国家与革命》是一部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伟大着作,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战斗纲领,它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了理论准备,在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着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