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辅币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86页(711字)

主币的对称。

也叫辅助货币。指由国家发行的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马克思也称之为银记号或铜记号。

这种货币专供零星交易和找补零头之用。

由于金铸币在流通中超过法定的磨损限度,就会被取消通货资格,这就有必要把金铸币的流通限制在它磨损得较慢的一定流通范围内。另一方面,铸造重量较小的金币在技术上也有困难,而货币流通中铸币的实际含量和名义含量的分离,已隐藏着用其他材料做记号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职能的可能性。

所以,银记号和铜记号就在极小额的买卖不断重复进行的领域中代替了金。

辅币的含银量或含铜量不是由它们对金的价值比例决定的,而是由法律确定的。在一切流通发达的国家中,由于货币流通本身的必要性,不得不使辅币无论损失多少金属仍具有铸币资格。

因此,辅币是不足值的货币,它的币面价值高于它的实际的内在价值。

国家实行限制铸造制度,法律规定不足值的辅币,只许国家铸造,以限制其数量和维持其名义价值。同时,规定辅币为有限支付,即规定辅币每次所实现的价格的限额。

例如,在英国用铜支付以6便士为限,用银支付以40先令为限,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辅币主要在零售商业中流通。辅币的流通速度同它们在每一次单独的买卖中所实现的价格成反比。

“辅币的数量要取决于靠辅币来流通的价格总额除以辅币的流通速度。”(46下·339)如果辅币发行量大于它在流通领域所需要的量,商品价格不会因此提高,但这些辅币会在零售商那里累积起来,最后不得不被他们当作金属卖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