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个别的分工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90页(964字)

工场或工厂内部的劳动分工。

在工场内部,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局部劳动,并使其独立成为不同劳动者的专门职能,叫做个别分工。通过这种分工,劳动者固定从事某一种局部操作,成为局部工人。

个别分工是相对于社会分工而言的。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以两种方式产生的:一种是以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的结合为出发点,例如马车工场的分工。

这些手工业片面化到了这种程度,以致它们在同一个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成为只是互相补充的局部操作。另一种是以同种手工业者的协作为出发点,例如制针工场的分工。它把这种个人手工业分成各种不同的特殊操作,并且独立化到这种程度,以致每一种操作成为特殊工人的专门职能。

实行个别分工,使工人各自从某一方面发展他的专长,使各种劳动工具专门化而日臻完善,使工场能够在分工的基础上实行新的协作,因此,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加相对剩余价值。

但是,这种分工严重地摧残工人的身体和智力,人为地培植工人片面的技巧,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使工人畸形化来发展劳动生产力。

这样,劳动者就逐步丧失独立生产产品的能力,只能作为资本家工场的附属物进行生产活动,使劳动对资本从形式上的隶属逐步发展为实际上的隶属。“正象耶和华的选民的额上写着他们是耶和华的财产一样,分工在工场手工业工人的身上打上了他们是资本的财产的烙印。”(23·399)

工场手工业时期已经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局部的操作,但由于这种分工是建立在狭隘的手工劳动的技术基础之上的,每种局部操作都必须适应工人,因此生产过程还得不到真正科学的分解。

只有在机器和大工业时期,特别是当出现了机器体系之后,这个主观的分工原则消失了。在机器生产中,整个生产过程是客观地按其本身的性质分解为各个局部过程,如何完成各个局部过程和各个局部如何结合的问题,是由科学技术并借助于机器来解决的。在机器生产中,侵吞了工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实行了更精密的分工,把工人变成局部机器的附件,最终完成了劳动对资本从形式上的隶属到实际上的隶属的转变。

上一篇:高利贷率 下一篇:个别等价形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