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率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19页(1098字)
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活动的效率。
它通过工人劳动生产率即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率经常发生变化。“工业生产率的变化”可表现为“一定量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产品增多或减少”(23·571),也可表现为单位产品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耗费的增多或减少。
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愈多,从而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愈少,工业生产率愈高,反之则愈低。
工业生产率的变化还可用一定数目的工人在单位时间内所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来表现。马克思指出,在工业生产中,“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就表现为一个工人在一定时间内,以同样的劳动力强度使之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资料的相对量。”(23·682)一个工人在工作日长度和劳动强度已定的情况下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增多,或推动一定量的生产资料所需劳动的量比过去相对减少,工业生产率则高,反之则低。
提高工业生产率是发展工业生产的主要手段。工业生产率的提高,还是增加积累的重要因素。首先随着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体现一定量价值的产品量会增多,剩余产品量便相应增加。这样,在剩余产品的价值分为收入和积累的比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能够增加积累。
决定工业生产率水平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技术因素。
这类因素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另一类是社会经济因素。这类因素包括工业生产部门劳动力的构成,劳动力的熟练程度,劳动组织和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在不同的社会里,提高工业生产率有着不同的目的。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提高工业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主要阶段。
这同时也是资本家提高工业生产率,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工人必须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以此来延长工人能够无偿地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日的另一部分。”(23·357)正因为资本主义是在增加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提高工业生产率的,“因此,对资本来说,劳动生产力提高的规律不是无条件适用的。对资本来说,不是在活劳动一般地得到节约的时候,而是只有在活劳动中节约下来的有酬部分大于过去劳动的追加部分的时候,这种生产力才提高了。
”(25·292)在这种条件下,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必然是不稳定和不均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