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货币拜物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91页(1499字)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货币关系所固有的生产关系物化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商品内在矛盾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导致货币的产生,与此同时,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产生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在等价形式上比在相对价值形式上更显着。早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个别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似乎就具有一种天然的社会属性,天生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从这里就产生了等价形式的谜的性质”(23·72)。

个别等价形式经过特殊等价形式、一般等价形式,最后与金或银的自然形式相结合,便结晶为货币形式,于是等价形式的神秘性就完全巩固起来了。作为货币的金银,本来也是商品世界中千万个成员中的一分子。只是由于商品世界的共同活动,即在漫长的交换的实践过程中,一切商品都同金、银发生等价关系,通过金银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以它为媒介去换取别的商品,这样,金银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成为货币。但是,产生货币所经历的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却没有在货币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商品来到市场上就发现金银是它的现成的价值形态。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这些物,即金和银,一从地底下出来,就是一切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23·111)。

于是,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就取决于他们的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以及转化为多少货币。本来商品转化为货币的困难的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但是,在商品生产者脑中,却被歪曲反映成为似乎货币(金银)天然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在背后主宰着他们的命运:使得他们的商品有时能够转化为货币,有时无法转化为货币,有时能够卖上好价钱,有时卖不上好价钱。

以前是商品支配着商品生产者,而现在则是货币支配着他们。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作为财富的随时可用的绝对的社会形式的权力也日益增大了。货币是一种社会权力,由于货币是商品,它可以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于是使这种社会权力成为私有权力。“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是崇拜这种私有权力的真实写照。在资本主义社会,求金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古代社会曾经咒骂货币,说它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资本主义社会却“颂扬金的圣杯是自己最根本的生活原则的光辉体现。”(23·153)

早期的重商主义(即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是货币拜物教的积极鼓吹者。它认为财富就是货币(金银),只有可以实现为货币的东西才是财富;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先决条件,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源泉;但是国内的流通只能使财富从这一手移到另一手,因此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只有鼓励和支持出口,使外贸出超,让金银进口,才能使一国财富增加。

所以,在对外贸易中坚持“只卖不买”或“多卖少买”就是它的全部政治经济学。

这种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它“没有看出: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23·99-100)。

在商品生产社会中,人们生产关系的物化,最初是通过商品形式表现出来的,由于货币来自商品并使商品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23·111)。只要研究货币形式的起源,“货币的谜就会随着消失”(23·61)。

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形式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的分析,阐明了货币的起源,并从货币的起源中揭示货币的本质,从而科学地说明了货币神秘性的来源,有力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鼓吹的货币拜物教观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