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各种特殊形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93页(981字)
货币在执行不同职能时的具体存在形式。
“货币的各种特殊形式,即单纯的商品等价物,或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贮藏货币和世界货币”(23·193)。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也在不断发展。货币的各种职能虽然都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共同本质,但是,货币执行各种职能的具体存在形式却是不同的,它适应商品流通的发展而有不同的职能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是用现实的金属货币来计量商品的价值,而是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现实的货币存在是它的前提。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但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充当流通手段货币的具体存在形式,最初是金属条块,以后发展为铸币形式。
由于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使其金属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逐渐分离,国家便有可能用其他材料或用象征性的符号来代替铸币执行职能,这就是银铸币、铜铸币或纸币形式上的货币。银铸币、铜铸币作为辅币是由国家用较贱的金属作材料铸造的小额货币,专供零星支付之用。纸币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发行的,代表金属货币在一国范围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既不象作为价值尺度那样可以用纯粹观念的货币来表示,也不象作为流通手段那样可以用铸币和某些货币符号来代替,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
金银铸币、金银条块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就成为贮藏货币,或取得了货币的贮藏形式。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过程中,产生了信用货币。随着信用事业的扩大,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也在扩大。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取得了银行券、期票、汇票、支票等各种特殊形式,它们在发达的商品流通领域,代替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当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时,“便失去了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的价格标准、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形式,又恢复原来的贵金属块的形式。”(23·163)因此,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只能是贵金属条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