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符号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267页(803字)
在货币流通中,用其他材料做的记号或用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铸币在流通中受到磨损,使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分离,流通过程把磨损了的铸币变为法定金属含量的象征,所以有可能用货币符号代替金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马克思分析了金属铸币的名义含量和金属含量之间怎样由并不显着的差别,发展到绝对的分裂后,指出:“正如商品的交换价值通过商品的交换过程结晶为金货币一样,金货币在流通中升华为它自身的象征,最初采取磨损的金铸币的形式,而后采取金属辅币的形式,最后采取无价值的记号、纸片、单纯的价值符号的形式。”(13·104)
为什么金可以用没有任何价值的符号来代替呢?马克思说:“只有当金执行铸币或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被孤立起来或独立出来时,金才可以被代替。”(23·148)也就是说,能由纸币或价值符号代替的最低限度的金量,是要经常处在流通领域中,并且不断地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它的运动只是作为商品形态变化(W-G-W)的媒介。
一种商品变为货币金,只是为了马上变为另一种商品。因此,货币在商品形态变化中,作为商品价值的独立表现,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货币的职能存在可以说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
货币作为商品价格的转瞬即逝的客观反映,只是当作它自己的符号来执行职能,因此也能够由符号来代替。
”(23·149)但是,磨损的铸币以及纸币作为货币符号,必须代表金量(因为金量同其他一切商品量一样,也是价值量),才能成为价值符号。
货币符号本身需要得到社会公认,而纸币是靠国家强制流通而得到公认的,因此,只有在国内流通领域中,纸币等价值符号才能代替金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