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交换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287页(2656字)

人们互相交换自己的活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

只要有了分工,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互相交换自己的活动。在原始社会前期,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社会分工,但在氏族成员之间也存在着自然分工,如有的采集,有的狩猎,有的制造工具或武器等,他们通过相互之间交换各自的活动,满足自己的多种需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为生产某种产品,无论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都要发生一定的协作关系,这种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正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活动和能力的交换,没有这种交换,就没有生产。所以马克思说,“很明显,在生产本身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直接属于生产,并且从本质上组成生产。”(46上·36)不仅生产中的劳动交换直接组成生产,就是直接为生产而不是为消费进行的产品交换,不论其采取何种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属于生产活动。所以,广义地说,交换不仅限于人们通常所指的流通中的交换,它还包括生产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交换。

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是联系生产和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中介。交换与生产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一方面,生产处于主导的决定的地位,交换或者作为生产的要素被包含在生产之内,或者由生产决定。

只有直接为消费进行的交换,似乎与生产无关,但实际上也是由生产决定的。首先,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而分工本身是生产发展的结果;其次,交换的性质,以及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决定的。另一方面,交换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素,交换反过来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制约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交换扩大会使生产规模扩大,使生产分工更细,从而促进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交换作为联系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起着加速物质资料再生产运动的作用。恩格斯把生产和交换的关系比喻为经济曲线的横座标和纵座标,指出它们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但是,这并不是说,交换和生产是同一的东西。

生产和交换是社会再生产的两个不同环节,是两种不同的职能,“这两种社会职能的每一种都处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响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它自己的特殊的规律。”(选3·186)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交换关系和生产关系都列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内。

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媒介主要通过商品交换来进行。人们通常所说的交换,就是指这种狭义的在等价基础上的商品交换。由于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来说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购买者来说是使用价值。

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这种转手就形成商品交换。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当共同体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在共同体之间就开始出现偶然的物与物的直接交换。这种交换的特征是卖与买的行为直接结合在一起,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卖同时就是买,买同时就是卖。

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增加,交换的范围扩大,直接的物物交换发生了困难。经常出现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却不需要甲的商品而需要丙的商品,等等。物物交换遇到的困难,反映了商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为在交换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交换一方面是为了取得满足个人需要的使用价值,这是一个个人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实现商品的价值,这是一个一般的社会过程。

卖和买直接结合在一起,意昧着交换的个人过程和一般的社会过程必须直接统一。但是,只有当两个商品所有者彼此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而且两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又相等时,才能实现这种统一。而在实际交换中,由于存在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种统一只能是个别的、偶然的。

直接物物交换,在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就遇到了困难。

矛盾的解决,是在经过长期交换之后,逐渐出现一种经常拿到市场上去而大家又都愿意和它交换的商品,这个商品就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取得一般等价物的形式。别的商品只要通过它就可以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交换,这个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出现后,直接的物物交换便转化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的出现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打破了产品直接交换所受到的个人和地方的限制,因而大大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但同时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流通把交换过程分解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一些商品生产者卖了以后可能不立即买,这就会造成买卖脱节;同时商品流通对于每个商品所有者来说,卖和买分离了,但对许多商品所有者来说,商品的形态变化互相交错,买和卖又联结在一起,从而使整整一系列不受当事人控制的社会联系发展起来,必然进一步加深交换过程的矛盾,并使经济危机有了形式上的可能性。马克思指出,“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不是每一种物品都能和任何一种物品相交换,一定的活动只能和一定的产品相交换。货币所以能够克服物物交换中包含的困难,只是由于它使这种困难一般化,普遍化了。强制分离的而实质上互相联系的要素,绝对必须通过暴力爆发,来证明自己是一种实质上互相联系的东西的分离。

统一是通过暴力恢复的。”(46上·95)卖和买的分离,还使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应运而生。

他们贱买贵卖,囤积居奇,操纵市场,使生产和交换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起来。

商品交换从原始社会后期产生,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私人的商品交换发展到最高阶段。

这时,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商品交换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的社会生产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商品交换具有不同的特点,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交换,一般是简单商品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目的是实现剩余价值,反映着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在简单商品中包含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下就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制约着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交换,虽然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各种联系受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所支配,必然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更为加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