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劳动的对象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43页(1349字)

劳动过程的要素之一,是人类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在劳动过程中,人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产品。

劳动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另一类本身已经是人类劳动的产品。

后者又称为原料。马克思说:“所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相反“已经被以前的劳动可以说滤过的劳动对象,我们称为原料。”(23·203)在农业部门,土地是天然存在的,最初作为一般劳动对象向人类提供自然生长物。而这些土地的自然生长物——野果、植物的种子、树木等,也都是作为劳动对象存在着,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把它们与土地分离,使之成为自己的劳动果实。在采掘工业、狩猎业和渔业中,煤、石油、各种矿石、野兽、类,也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除上述这些部门以外,其他一切工业部门的劳动对象,都是经过人类劳动处理过的。

例如轧钢用的钢锭,纺纱用的棉花等等,都是这种被我们统称为原料的劳动对象。农业中使用的种子也属于此类。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曾经把劳动对象称作劳动材料。

他说,与人的劳动相联系的那些物的因素“统称为劳动资料。然而劳动资料本身有必要分为被加工的对象——我们把它叫做劳动材料——和真正的劳动资料”(47·56)。

劳动对象的种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不断扩大其范围的。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作为劳动对象的只是土地以及土地上的自然生长物。后来,随着人类生产经验的增长,生产门路的扩大,出现了种植业和加工业,劳动对象增加了,种子、牲畜都成了劳动对象。作为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产生并发展起来以后,使人类对自然物质的认识和了解更深、更全面了,发现了某些自然物质的新属性,并据以创造出许多新材料。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自然物,并且扩大了已有劳动对象的使用范围,如煤、石油、木材的综合利用,等等。

劳动对象种类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质量的提高,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重大影响。首先,在使用相同劳动资料条件下,高质量的劳动对象不仅有利于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且可以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其次,所有的劳动资料都是由劳动对象转化来的。利用优质的材料制造的劳动资料,会具有较高的效率。再次,一种新的劳动对象的发现和发明,对于一个新的生产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有重大作用,从而对社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的要素是永远存在的,但是却不一定也作为资本的要素而存在。劳动对象只有在特殊的经济关系下,才转化为资本。

那就是当劳动对象与劳动手段一起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被他们用来作为雇佣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时,它才成为资本的要素。

但即使在这时也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对象,而只是那些本身已经是劳动产品因而具有价值的劳动对象,即有价值并表现为劳动产品的劳动对象才能成为资本的要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