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49页(1985字)

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者的社会结合,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协作,随着劳动成为社会化的劳动而产生的生产力。

也称作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在第一卷第四篇中,为分析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对劳动的社会生产力问题作了详尽的考察。

在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中,劳动的社会结合都会产生巨大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这是各自独立地从事分散劳动的劳动者所不能具有的。

在协作中,结合工作日的特殊生产力都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它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23·366)在这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由于提高劳动的机械力,是由于扩大这种力量在空间上的作用范围,是由于与生产规模相比相对地在空间上缩小生产场所,是由于在紧急时期短时间内动用大量劳动,是由于激发个人的竞争心和集中他们的精力,是由于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是由于同时进行不同的操作,是由于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而达到节约,是由于使个人劳动具有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23·366)。

工场手工业特别是机器大工业是劳动社会化发展的更高阶段,在其中,简单协作或前一阶段中劳动的社会结合所造成的生产力不仅被继承下来,而且日益获得了发展。在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即工场手工业中,由于各个工人之间的直接的互相依赖,迫使每个工人在自己的职能上只使用必要的时间,因此形成了和独立手工业与简单协作中完全不同的连续性、划一性、规则性、秩序性。

“工场手工业分工通过手工业活动的分解,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局部工人的形成以及局部工人在一个总机构中的分组和结合,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的质的划分和量的比例,从而创立了社会劳动的一定组织,这样就同时发展了新的、社会的劳动生产力。”(23·403)而机器大工业则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作为现成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它只有通过直接社会化的或共同的劳动才能发生作用。“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未上的必要了。”(23·423)因此机器大工业使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23·53)由于劳动者的社会结合而产生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这在整个劳动生产力的决定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同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其他因素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

例如:(1)在大规模协作的前提下,可以使巨大的自然力为生产服务,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含方面,加强对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等自然物质的利用。

(2)分工造成了劳动工具的分化和专门化,同时也就创造了机器的物质条件之一。在大规模协作的前提下,才能产生那些按其物质属性来说只适用于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如机器体系等等,才能使生产过程变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

(3)分工和协作造成了局部工人,提高了他完成某一操作和使用某一工具的力量、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使他获得技术上的诀窍和经验。结合工人的经验还能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劳动工具和工艺过程得到改良,达到生产费用与非生产费用的节省和提高劳动生产力。

(4)协作造成扩大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的条件,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使固定资本不至于闲置不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它的使用程度,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从而提高它的效能。

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它以自身的发展为条件;以生产规模的扩大,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的进步为条件;以工具包括机器的改良,科学的应用为条件;以劳动者个人和集体技艺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为条件。

能够带来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协作,是在劳动过程中进行的。

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当他进入劳动过程时,劳动力已经不再属于他自己,他只是作为一个协作的人,作为一个生产机构的肢体而并入资本,发挥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并且只要把工人置于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就无须支付报酬而发挥出来。所以,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就好象是资本自身的自然属性,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下提高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又是资本直接反对和剥削工人的手段,是资本家榨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并且随着社会劳动过程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这种剥削手段也越来越精巧,因而这种发展过程同时又是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