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劳动的自然生产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53页(1869字)

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和制约的生产力。

马克思称它为“劳动在无机界发现的生产力”(26Ⅲ·122),“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23·563)。

劳动生产力不仅受劳动的社会条件如协作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条件所决定,同时还要受劳动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说:“在农业中(采矿业中也是一样),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25·864)

劳动外部的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产丰富的水等等。另一类是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如果撇开劳动的社会条件不说,那么,由于劳动的自然条件的优劣差异,劳动生产力的高低也就不同。例如,在农业中,土地自然肥力越大,气候越好,维持和再生产生产者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就越少,从而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就越多。

在农业和采矿业中,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又总是交错在一起的。

在自然条件没有充分利用之前,提高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会促进劳动的自然生产力。但是,随着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提高,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往往会相应地减低。例如,在农业上因过度地使用土地使土地自然力遭到破坏,或者在林业上因滥伐森林使水土流失,在矿业上因开采后使矿的资源已临于枯竭,那么,即使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提高了,采用了效能更高的生产技术,结果因自然条件的恶化而使产品相对于这种提高而减少。也就是说,由于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生产力的下降超过了由于社会条件决定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所以,总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了。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生产率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自然条件所能提供的东西往往随着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地减少。”(25·289)

把自然力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在农业中比在其他一切生产部门中早。

自然力在工业中的使用,只是在工业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才较明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自然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作为要素加入生产但不需要代价的自然要素,原是作为劳动的无偿的自然力加入生产的。“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这种无偿的自然力,象一切生产力一样,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25·840)

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为了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建立在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

因为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总是歪曲剩余价值的起源。古典学派杰出代表李嘉图也从来没有考虑到剩余价值的起源,把剩余价值看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东西,他的学派公开宣称,劳动生产力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第二章中提到劳动的自然生产力,是为了评价重农学派着名代表杜尔哥对剩余价值的理解。

马克思指出,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对于剩余价值的理解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试图把剩余价值解释为对别人的劳动占有,并以商品交换原则加以说明;另一方面,又把价值归结为使用价值和物质,从而把剩余价值视为“纯产品”,即“劳动者在生产时消费的使用价值的总和小于他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总和”(26Ⅰ·25)。而这种“纯产品”又是由于土地的生产力所造成的,因此,剩余价值是“自然的赐予”。重农学派的着名代表杜尔哥虽同其他重农主义者一样,坚持只有农业劳动才是唯一的生产劳动的错误观点,也认为“纯产品”来自“自然的赐予”,但他在解释“纯产品”的产生时却超出他的前辈。他强调了这是土地对于耕作劳动的赐予,如果土地离开了劳动,便不能生产任何东西。

因此,剩余价值是“土地所有者不给等价物而占有的土地耕种者劳动的一部分”(见26Ⅰ·32)。

同时,由于劳动者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虽然他们的劳动由于自然的生产率,能够生产超过本身需要的生存资料,但是他由于是雇佣劳动者,在全部劳动产品中只能占有“维持他的生活所必需的东西”(26Ⅰ·3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