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劳动资料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87页(1543字)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于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马克思说:“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23·203)劳动资料包括:(1)生产工具,特别是机械性的生产工具。马克思把其总和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认为它是劳动资料中决定性因素。(2)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

如管、桶、篮等。马克思把其总和称为生产的脉管系统。

(3)广义地说,劳动资料还包括为保证劳动过程的进行所必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如厂房、运河、道路等。

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进行或只能不完全地进行。

一个使用价值,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有时作为劳动资料,有时又作为劳动对象。

如耕用来耕地是劳动资料,而被宰杀又成为劳动对象。所以,马克思说:“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原料、劳动资料还是产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随着地位的改变,这些规定也就改变”(23·207)。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从一般劳动过程的角度考察劳动资料,因而劳动资料是撇开特定社会形式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之一。所谓简单要素,是指一切社会形态下的劳动过程都必需的抽象要素,是劳动得以进行的一般物质条件。马克思指出:“就劳动过程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单纯过程来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对于这个过程的一切社会发展形式来说都是共同的。”(25·999)但是,在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劳动者所具体使用的劳动资料却是不同的。

在劳动者采集果实之类的现成的生活资料的时期,劳动者身上的器官是唯一的劳动资料。当劳动过程稍有发展时,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就成为必要的了。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使用的劳动资料不断在发展和进步,至今已经历了石器、青铜器、铁器和以机器体系为标志的各个时期,现在正处于以利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时代。

劳动资料的不同发展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

人类使用石块、木棍获取食物,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机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巨大增长,从而创造了极高的社会生产力。劳动工具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人类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生产关系与之相应发生变革。“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4·144)所以,“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23·204)。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资料发挥作用的状况不同于劳动对象,它不加入由它帮助形成的产品或使用价值,而始终与产品相对保持着独立形态。

一个劳动资料的生存期,包括若干不断重新用它来反复进行的劳动过程。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在这方面,劳动资料同人的情况一样。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考察了劳动资料的社会属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作为劳动过程简单要素的劳动资料是以资本的形式出现。

在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是不变资本的物质形态,它只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但却不创造任何新价值。然而,劳动资料作为剩余劳动的吸收器,在剩余价值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资本的流通过程中,由于固定在劳动资料上的资本价值具有独特的流通方式和独特的周转方式,因而取得了固定资本的形式,劳动资料也就成为固定资本的物质形态。

上一篇:劳动市场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