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费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416页(1729字)
用于商品流通中的各项费用。
马克思把流通费用分为两大类: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的流通费用,后者又分为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
Ⅰ、纯粹流通费用。这是一种单纯为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即由商品变为货币和由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它是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所必需的费用,但不形成价值,而是由剩余价值来补偿。
它包括由商品买卖、簿记和货币所引起的费用。
(1)用于商品买卖上的费用。
这种费用完全是由商品交换、商品价值的实现引起的,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费用。它包括广告费、通讯费、商业职工的工资,以及商店的其他开支。
这些费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因为没有这种费用,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生产资料就不能买进,因而生产过程就会中断。
由于这种费用只是为了实现价值,既不能生产或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又不能增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它的消耗只能从社会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中来扣除。
(2)用于簿记上的费用。
簿记是以计算货币的形式连续地系统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的工具。它包括购置笔墨、纸张、写字台等方面的支出和雇用簿记人员的工资。
这些费用都是必要的,但和用于商品买卖上的费用一样都是非生产性的。
当然,单纯买卖上的费用是由生产过程的一定的社会形式而产生,是由这个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而产生;而簿记则是社会化生产的需要,生产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24·152)。簿记对资本主义比对小生产更必要,对社会主义比对资本主义又更必要。而簿记越是转化为社会的簿记,这种费用也就越少。
(3)用于维持货币流通的开支。执行货币职能的金和银这种商品,作为货币专门留在流通过程中,既不进入个人消费,又不进人生产消费。
这是一种固定在充当单纯流通机器的形式上的社会劳动。同时,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还不断要求得到补偿,这种费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增大。这种花在货币上的费用是非生产费用,是社会财富中必须为流通过程牺牲的部分。
Ⅱ、保管费用。
指为商品的储存所支出的费用。它包括储存商品本身的损耗以及保管这些储存品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马克思在分析保管费用的性质时指出,它既是生产性的,又是非生产性的。
一方面,这是一种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所支出的费用。这种费用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存,以便进入消费领域,保证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正常进行,因此是生产性的流通费用,会创造价值并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中去。另一方面,这部分费用不创造使用价值,是“使商品变贵而不追加商品使用价值的费用,对社会来说,是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对单个资本家来说,则可以成为发财致富的源泉”(24·154)。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储备越来越转化为商品储备或商品资本储备。储备费用是生产性的非生产费用。它加入产品价值与否,取决于商品储备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如果是不正常的,投入的保管费用就不会加入商品价值。只有正常的储备费用才会增加商品价值,但必须有两个条件:(1)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储备量;(2)储备要与生产时间相适应。正常的储备费用,“仍然是社会财富的扣除,虽然它是社会财富的存在条件之一”(24·166)。
Ⅲ、运输费用。由商品变换位置在空间上的移动所引起,是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而支付的费用。企业内部的运输连接着生产过程,企业外部的运输则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
它的生产过程的结果,不是新的物质产品,不是商品,而是场所的变更。
只有场所的变更,从一个生产场所运到另一个生产场所,从生产领域运到消费领域,产品才是现成的消费品,产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在消费中实现。所以,运输费用是生产费用,它会把价值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