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社会的历史动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498页(950字)

第一卷第十三章最后一段讲的“社会的历史动力”,是指革命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创造了工业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创造了人数众多的工业无产阶级。产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大工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从而形成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特别是形成工业无产阶级的大量集中。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23·552)

如何认识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资产阶级历史唯心主义和无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历史唯心主义者认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是人的天性、道德、良心和愿望等,实际上否认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某些矛盾,并设想了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的蓝图。

但是,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了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他们对无产阶级只是当作受苦最深的阶级加以同情,因而他们还是不能发现埋葬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社会力量。

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并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它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大机器生产相联系,因而它是新生产力的代表。马克思曾经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4·197)。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压迫、奴役不断加强,必然迫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不断起来反抗,直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23·18)。因此,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称作社会的历史动力。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必然灭亡的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为科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