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贴现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590页(1361字)

资本主义银行、贴现公司和票据经纪人的一种银行信用业务。

持有未到期票据(汇票、期票)的人,为了在票据到期以前取得货币,将票据向银行、贴现公司或票据经纪人申请贴现。如被接受,银行按照与当时市场利息率相近的市场贴现率,从票据面值中先行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又称贴水),然后将余额以现金支付给持票人。

票据到期时银行向汇票的承兑人和期票的发放者收取全额现金,或者拿到票据交易所里,使许多到期票据相互结算、支付差额。上述业务称为贴现。

在银行业务中,贴现实际上是短期放款,期限短的只有几天、长的也不过几个月。

银行家采用票据贴现的形式放款,是一种纯粹的买卖。票据通过背书(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署名)转为银行所有,货币则转为持票的产业资本家或商人所有,持票人用一张汇票或期票来购买现款,就象他用他的其他商品如棉花、铁、谷物来购买现款一样。这是资本的转移,是通货的贷放,不是借助这些通货而流通的资本的贷放。

只有当票据是一种纯粹欺诈的空头票据又未被银行家识破时,贴现才是单方面的资本贷放。“因此,在正常的贴现业务中,银行顾客得到的决不是贷款,既不是资本贷款也不是货币贷款,他得到的是由卖掉的商品换来的货币。”(25·485)贴现只是促成货币索取权由债权的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转化为现实的货币。

贴现作为流通手段的发行,只与流通中的货币有关。

在现实的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相交换,它们的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必须由交换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预付。这种货币会留在流通中,但交换完成后,总是又回到预付人的手里,因为这种货币是在他实际使用的资本之外所预付的。

产业资本家或商人去贴现,是为了提前实现他的资本的货币形式,从而使再生产过程能够继续进行,不是为了扩大营业或获得追加资本。

未到期的票据通过贴现提前转化为货币,可以使每一个工厂主或商人无须握有巨额的准备资本,也不必依赖资本的流回,从而加速了资本的周转,使资本得到最充分的动用,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现实买卖的扩大。

资本再生产能力的极度紧张必将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发生矛盾。虽然贴现的票据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25·555)除此之外,贴现的票据中还有惊人巨大的数额,代表已经败露和垮台的纯粹欺诈的营业,代表利用别人的资本进行的已告失败的投机,代表已经跌价或根本卖不出去的商品,代表永远不会实现的资本回流,银行为这些票据贴现,也就人为地支持了再生产过程的猛烈扩大、从而加剧了危机。

票据贴现有利于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和暂时闲置的资本,银行资本家通过扣除贴水攫取利息,吞掉职能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参与了剩余价值的瓜分。

贴现还刺激了信用投机,如制造纯粹的空头票据、预料银行贴现率的变动趋势而进行的票据贴现投机、以伪造汇票为目的的商品交易等。投机活动随贴现业务的开展而盛行起来,从事投机的赌棍也随之繁殖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