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636页(3966字)
在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条件下,以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形式所体现的一种经济关系,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这种运动形式,如果就贷出的商品或货币在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运动来考察,就表现为“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25·390)在这种运动形式中,赊销商品或贷出货币者是债权人,而赊购商品或借入货币者是债务人。债权人赊销出商品或贷放出货币之后,经过一定时间,要将赊销商品的价值额或贷出的货币额,连同一个利息额一并收回。债务人也必须按照契约规定,到期偿还贷款和支付利息。因此,从形式上看,商品和货币的贷出和偿还,好象只取决于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协议,而与现实生产过程无关。实际上,这种借贷关系不过是由现实生产过程决定的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而已。
信用和信用制度,是随着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生分离。
而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则更使商品的让渡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的关系发展起来。这种关系就是商品的卖者先让渡商品而后才得到商品价值的支付,商品的买者只是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而赊购商品,即卖者作为债权人和买者作为债务人的关系。只要这种关系一出现,信用就同时产生了。因此,信用关系不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而是为商品货币经济关系所共有。
不过,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表现为高利贷的形式,体现着高利贷资本对农民和小生产者的残酷剥削关系。这种信用关系,虽然对瓦解自然经济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准备了某些前提条件,但它的性质和形成的条件,毕竟和资本主义的信用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的信用,是随着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借贷资本运动形式,是资本主义信用的基本形式。
它同产业资本循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准备购买原材料的货币资本、待发放的工资和固定资本折旧费,会以贮藏货币的形式存在,形成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或可能的货币资本,从而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
为了使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变成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它的所有者就把它让渡给需要货币资本的资本家,而后者在使用这些货币资本之后,必须把借入的资本加上一个利息额偿还给它的所有者。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就产生了货币经营业务。不过,这种货币经营业起初只是从事准备金的保管、货币出纳、国际支付和金银贸易等技术性业务。后来,它才把生息资本或货币资本的管理集中起来,并作为它的特殊职能发展起来。货币的借入和贷出成了它的特殊业务。它就成了货币资本实际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
资本主义的信用和信用制度,就这样形成了。可见,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资本主义信用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所创造的一种形式。”(26Ⅲ·576)“产业资本为了使生息资本从属于自己而使用的真正方式,是创造一种产业资本所特有的形式——信用制度。……信用制度本身是产业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开始于工场手工业,随着大工业而进一步发展起来。”(26Ⅲ·519)
与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采取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的信用主要分为两类,即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基础,它是在职能资本家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而银行信用就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是资本主义信用的核心。它在资本主义信用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除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之外,资本主义的信用形式还包括国家信用或公共信用、消费信用、高利贷信用和国际信用。其中,国家信用或国债制度,又是交易所投机和现代银行统治迅速兴盛起来的重要因素。
信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流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作为资本主义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成为“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和最后形式的动力”(25·685)。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它加速了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基础的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由于信用对于资本在利润率高低不同的部门间进行自由转移起着中介作用,所以,才不仅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成为可能并变得易于进行。其次,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加速了商品流通,减少了流通中占用的货币资本,节省了流通费用。
由于信用通过它的流通工具如商品票据、银行券、支票等等,代替了金属货币的流通,从而就突破了贵金属生产规模即货币材料的再生产规模对商品流通的限制,使现实交易中的很大一部分不再借助于货币。这就使得在信用制度下形成的债务锁链,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各方通过相互转账、抵销和平衡差额之后,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易完全用不着货币了。
由于信用加速了商品形态和资本形态的变化,节省了流通中的货币资本,以及银行集中了全社会的准备金,就不仅加速了资本周转,加快了整个再生产过程,相对地增加了社会总资本中用于生产的资本部分。总之,一切节约流通手段的方法,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而这种节约,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再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
再次,信用和银行是加速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从而促进股份资本形成和股份公司成立的有力杠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信用事业作为积累的小小的助手不声不响地挤了进来。
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资本家手中。这样,它很快就成了竞争斗争中的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并在最后变成一个实现资本集中的庞大的社会机构。
正是由于信用和银行把社会上一切可用的、可能的、尚未积极发挥作用的货币资本集中起来,并交给职能资本家去支配,所以才使那些单个资本家在短期内无力举办的巨大企业,如修筑铁路、开凿运河等等,迅速兴建起来。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制度才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
在股份公司内,由于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或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货币资本家,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一方面表现了信用对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加速,另一方面,又创造了单个资本和股份公司利用别人的财产、社会的财产进行更大规模的资本兼并的条件。
这样,信用制度就在加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的同时,把整个的社会财产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把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变成资本力。而股份公司以及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垄断组织如托拉斯等等,也就因此而成为私人资本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成为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最后,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还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在公共信用或国债制度发展的同时,国际信用制度也发展起来。
国际信用制度不仅使资本主义的对外贸易迅速向世界的每个角落扩展,从而迅速开拓出巨大的世界市场,而且还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原始积累和扩充殖民地的有力手段。那些以国家名义装饰起来的资本主义大银行,更是发挥着剥削全世界的作用。
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投机、欺诈、用社会财产去进行赌博和冒险行为的盛行,从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固有矛盾。首先,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是引起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
由于信用和银行使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增殖具有了加速发展的条件,这就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把本来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强化到了极限,从而就造成了资本过剩和生产过剩,而借助于信用发展起来的商业过度投机,又掩盖着这种过剩,并极力制造出市场的虚假繁荣。
但是,当全社会范围内结成的信用锁链,一旦在某处断裂,即到期的汇票不能得到支付,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就会爆发,由信用联系起来并被它掩盖着的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矛盾,生产和消费的对抗性矛盾,就会空前激化起来,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其次,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是引起投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信用机构不仅集中了全社会的货币资本和有价证券,从而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即银行家、创业人、徒有其名的董事和交易所经纪人,而且还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产出了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25·496)。这些新的金融贵族和投机家,利用社会的财产去进行赌博、冒险、欺诈和投机,这就使社会财产更加为少数人所占有。
这些纯粹的冒险家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虚拟资本的形式存在。这些虚拟资本,特别是股票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在这种赌博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25·497)这样,投机和信用事业就不仅为少数大资本家开辟了千百个突然致富的源泉,而且使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
信用作为资产阶级手中的工具,起着加重对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剥削、激化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的作用。
总的说来,信用制度的作用是二重的,一方面,它突破了生产所造成的内在的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与此同时,也加深了社会再生产的矛盾,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在发展的信用制度中包含着资本所有权的潜在的扬弃,为过渡到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准备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