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资本输出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40页(1709字)

资本家为了给过剩资本寻求出路而把资本贷到国外去的现象。

它标志资本关系向国际范围渗透、扩展的必然趋势。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它的萌芽症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出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这一问题,并把它看作为窥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激化的一个例子。

资本过剩,是引起资本输出的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充分展开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利润率趋向下降,这会导致一些资本接受较低的羸利率水平以苟延残喘,或者会迫使一些资本丧失独立的行动能力而以信用形式交给别人去支配,这两类资本便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过剩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样的资本过剩是必然的。

从资本主义历史看,资本积聚和集中都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这又造成社会上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的增加量大大地超过可变资本的增加,因此,在资本过剩的同时还出现了人口的过剩。这两种并存现象造成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在资本主义一国内,将怎样来处置资本的过剩危机呢?首先是资本家集团的内部斗争,使一部分资本闲置下来甚至使它毁灭。其次是游离出一部分工人,降低在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以提高相对剩余价值,从而促使利润率的回升。

实际上,游离工人本身,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因为原有的生产资料只需要更少的工人去掌管。再次是不变资本的贬值,也会缓和原有资本有机构成的悬殊差别。

这样,在资本主义一国的界限内为生产的扩大作好了准备。但危机总是要周期地来临,资本仍然要过剩。既然资本的过剩危机无法在一国范围内解决,那么资本就会越出国界,贷到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25·285)

马克思所引用的当时材料表明,英国已有了零散的资本的输出。例如,1857年,英国向美国铁路和其他企业投资了800万镑,1851年英联合王国向印度输出的实际价值是742万镑,到1855年,输出总额达1405万镑。英国的资本之所以愿意和能够向国外输出,原因在于象美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

因为它们有廉价的劳动力、较少的资本竞争和便宜的原料,可获很高的利润。

资本输出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形式:(1)生产资本的输出形式。

即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开采矿产资源,建造铁路等。(2)借贷资本的输出形式。

由于信用事业的发展,许多大银行、大私人资本把资本贷到国外,或向外国股份公司、托拉斯企业购买股票。马克思当时所看到的社会化最发展的形式是股份公司。但当恩格斯整理第三卷时,一些新的工业企业发展起来了,它比股份公司更为发达。首先,在一个国家的一个部门内,由大工业家们联合形成一个卡特尔。其次,托拉斯的形式也产生出来。例如当时欧洲最大的一个实例是联合制碱托拉斯。

这个托拉斯把英国的全部碱的生产集中到唯一的一家公司手里。单个工厂——超过十三家——原来的所有者,以股票的形式取得他们的全部投资的估定价值,共约500万镑,代表该托拉斯的固定资本。

这种新形式的出现,推动资本关系国际化的进程,也改变了英国的银行和其他信用机构。

所以,恩格斯在第三卷的增补中说:“现在,一切国外投资都已采取股份形式。”(25·1030)

资本的输出给输出国带来厚利,因为贷出资本是要取息的。拿英国来说,当时英国在澳大利亚、西印度、加拿大等处的大多数银行,都是由英国资本设立的,所以它能获得股息。

另外,它还拥有许多外国的国债券,从中也有息可得。此外,英国在国外参与的铁路、运河、矿山等等事业,更有收入可得。对此,马克思曾引用别人的话,讥讽地把英国资本输出称作是“德政”的输出。马克思对当时英国资本输出的实质的评价是:“从英国工人那里不付等价物而窃取的、逐年都在增长的剩余产品的一大部分,不是在英国而是在其他国家资本化的。”(23·671)

上一篇:资本利息 下一篇:资本所有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