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72页(2328字)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其研究方法总的说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
这种方法归根到底是由资产阶级世界观决定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唯心史观突出地表现在用资产阶级人性论解释社会经济现象,从中引伸出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是利已主义者,追求个人利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
例如,亚当·斯密把商品交换说成是每一个利已主义者必须有其他利已主义者帮助的结果。
他从人类利已的本性中演绎出自己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大卫·李嘉图也从人的利已主义本性出发来考察社会经济生活,把人们追求利润的欲望看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实际上,他们所谓人的利已主义本性,不过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
从这种人性论的唯心史观出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唯一合乎人性的、自然的、合理的社会制度。他们认为,人性是普遍的、不变的,因而资本主义制度也是永恒不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也被他们说成是适用于一切时代的永恒的东西。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这种唯心的、形而上学的方法给他们的理论研究带来了严重缺陷。例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始终不能从商品价值分析中发现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其深刻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的形式,这就必然会忽略价值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的特殊性。再如,大卫·李嘉图由于把资本主义看作社会生产的唯一可能形式,不了解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生产以后,价值已转化为生产价格,而把价值和生产价格混同起来,跳过了必要的中间环节,就造成了他的价值学说中不可克服的矛盾。
马克思在《资本论》尤其是第四卷中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及其方法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不仅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性质,揭示其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还把资产阶级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严加区别,指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虽然都是资产阶级经济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都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是“合理”的和“永恒”的,但是两者间又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也表现在它们的研究方法上。
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虽然也具有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性质,但它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唯一合乎人性的自然制度,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主义。
为了论证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优越于封建主义,古典学派克服了重商主义只研究流通这一表面现象的缺点,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移到生产领域,分析现实经济情况,探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联系和“自然规律”。例如,威廉·配第的研究就以事实、感觉、经验为依据,着重对经济现象的数量作观察分析,从中找出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试图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联系,使用了抽象法,深入到资产阶级社会的本质中去;另一方面又停留在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生活的表面现象,对这些现象作肤浅的解释。大卫·李嘉图克服了斯密的矛盾,坚持从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的原理出发,研究其他经济关系(其他经济范畴)是否同这个原理相矛盾,或者说,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着这个劳动价值原理。他在科学上的巨大历史意义也就在这里。尽管李嘉图的方法具有严重的非历史主义性质,但他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把抽象方法发展到了古典经济学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嘉图没有回避矛盾,而是承认和分析矛盾,“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这种方法“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为此,马克思把古典经济学称为“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称作“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23·16-17;26Ⅱ·183)。
与此相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它为了对可以说是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就提供的材料。在其他方面,庸俗经济学则只限于把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关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世界的陈腐而自负的看法加以系统化,赋以学究气味,并且宣布为永恒的真理。”(23·98)例如,资本-利润,土地一地租,劳动一工资,这一极不合理的“三位一体的公式”,就是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即资本家的一种陈腐而自负的观念,也是浮现在资本主义经济表面的外部现象。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便把它当作至善真理狂热地加以鼓吹,蓄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抹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立和斗争的根源。
为了有意识地给资本主义剥削辩护,庸俗经济学还专门搜罗已往经济学提供的材料,尤其是那些庸俗的东西,进行加工制作,使之系统化,冒充为科学。例如,萨伊把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理论从斯密学说中分离出来,马尔萨斯把斯密关于价值决定于购得劳动的理论从斯密学说中分离出来,用以反对价值决定于耗费劳动的理论。
庸俗经济学家剽窃古典经济学家的材料时,力图把不合资本家口味的东西抹掉。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还主张用所谓“历史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法,否认理论概括的意义。
他们用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历史资料堆积来取代科学的经济理论分析,实质上,他们的“历史方法”不过是要用所谓的“历史传统”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合理性,反对社会主义学说,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