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凯特勒,阿道夫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876页(1415字)

【生卒】:1796—1874

【介绍】:

比利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统计学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统计学的建立者,反科学的“平均个人”理论的创立者。

凯特勒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他于1814年在根特任数学教授,1820年任布鲁塞尔学院数学教授。

后赴巴黎研究实用天文学。

在巴黎,他钻研了或然率理论。返回比利时后,他一方面从事天文学研究,另一方面又逐渐对统计学及其应用或然率理论感兴趣。他监督了皇家天文台的建筑工作,并从1828年起任该台的第一任台长直至去世。

1826年荷兰统计局成立时,他担任了布拉邦特的通讯员,并协助制订了1829年的人口调查计划。1830年后,他出任比利时政府的统计局长。

1841年负责组织中央统计委员会,并任该委员会主席直至逝世。

他曾致力于促进统计资料趋于一致和可资比较的国际合作工作。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1853年在布鲁塞尔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统计学代表大会。

凯特勒的着名理论即“平均个人”亦作“平常人”论,是他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动植物界和人类社会,根据对所谓人类气质分配情况所作的考察而得出来的。

他认为,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各种意外事件中都存在着平均数的统治作用,作为这种平均数体现的就是他所谓的基本典型。“平均个人”也就是这种基本典型。

他认为,尽管自然界气候、环境、人们的习惯以及社会制度等有种种差异,但这种基本典型还是存在的。他把如何测定这种典型的学科称之为社会物理学。他宣称:和作为总体来考察的人类有关的一切都具有物理事实的本性。个体的数目越多,个体的自由意志就更多地被抹煞。

因此,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包括寿命的平均长短和生育的性别比例,每年的结婚数目和年龄分配,以及自杀与犯罪的比例等等,都是某种自然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平均个人”是完美的、真正的典型,而个别的人则是这种典型的歪曲表现。

应用平均数来研究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就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凯特勒的“平均数”理论中包含着社会现象存在着规律性的思想,这无疑是积极的因素。

对此,马克思曾给予充分的肯定:凯特勒“过去有很大的功绩。他指出,即使是社会生活的表面上的偶然性,由于它们周期性的反复和周期性的平均数,仍旧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但是他从来没有能对这一必然性作出解释。他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仅仅扩展了他观察和计算的材料。”(32·583)但整个来看,凯特勒的“平均个人”理论是反动的,是一种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他离开人的社会性,脱离社会的经济形态去考察社会现象,把社会的人等同于自然人,这就必然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矛盾,从而也就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同时,他把抽象的数学规律硬搬到社会科学领域中来,把社会规律等同于自然规律,实质上是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是永世长存和万古不变的。因为,如果“平均数”、“平均个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永恒规律,那么,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就是没有意义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可见,他的“平均个人”理论的阶级目的是很明显的。正由于此,现代欧美的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仍在利用他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凯特勒的主要着作是《论人和人的能力之发展,或论社会物理学》(1835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