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马尔萨斯,托马斯·罗伯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909页(2754字)

【生卒】:1766—1834

【介绍】:

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32岁时加入英国教会的僧籍,担任牧师。从1850年起在伦敦附近的东印度学院任历史和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

马尔萨斯生活和活动的时代有两件意义深远的世界大事:一件是产业革命。这次革命造成一次社会关系的大革命。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竞争下,中小生产纷纷破产,社会迅速两极分化,出现了大量的现代无产阶级。他们失业、贫困、过度劳动。

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突然尖锐起来。另一件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这次革命一方面对英国无产阶级有很大的影响,使他们迅速革命化。一些先进人物葛德文等人起而批判私有制,批判资本主义,认为它是一切灾难的根源。

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一度执政表现出的激进措施,使英国统治阶级胆战心惊。因此,他们对本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怕得要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于1798年出版,英国统治阶级以为得到了一付扑灭革命思想的“消毒剂”,立即报之以热烈地喝彩。所以马克思说:“这本小册子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党派利益引起的。”(23·676)。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其基本命题和资料来源来说,是剽窃自华莱士、唐森等人的着作,“其中没有一个他独自思考出来的命题”(23·676)。而就他的立论来说,也是站不住脚的。他把人看作纯自然的人,从人有食欲和性欲出发,提出了人口在无任何妨碍时,是按几何级数(即:1、2、4、8、16、32……)增加的,而生活资料则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是按算术级数(即:1、2、3、4、5、6、……)增加的。

这样,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且其差距越来越大。马尔萨斯认为这是一条永恒的自然规律。

因而,随着产业革命而出现的失业、贫困和饥饿等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一切灾难,不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是由劳动人民繁殖太快引起的,责任在劳动人民自身,而不在于社会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开脱罪责。他还宣扬用战争、饥饿和瘟疫等手段来消灭多余的劳动人口。

所以恩格斯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最公开的宣战(见2·572)。

《人口原理》的第一版只有五、六万字,是匿名发表的。这说明马尔萨斯当初并未预料到这本书会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所以,他对自己的战功大为惊奇。

于是,又拼凑了大量的材料以三倍于第一版的篇幅,在1803年刊行了第二版,此后一共出了六版。马尔萨斯以人口论出名之后,又从事经济问题的研究,他出版的着作比较多,而其代表作则是1820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主要是反对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的。

如果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表明,他是站在统治阶级一边反对工人阶级,反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那么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从而他的经济理论表明,当土地贵族与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矛盾并互相敌对时,他是坚决站在土地贵族一边的。

所以,马尔萨斯是十九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代言人,是他那个时代庸俗经济学家中最保守、最反动的代表。

十九世纪最初三十年的英国社会史,是日益壮大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的历史。这个斗争在经济方面主要是围绕着“谷物法”而展开的,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力主废除这项法律,马尔萨斯则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为其存在作辩护。这集中反映在他的价值论和利润论上。

马尔萨斯继承和“发展”了斯密价值论中的庸俗成分,认为商品价值由所购买到的劳动决定。而且他认为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小于购买劳动,这中间的差额就是利润。马尔萨斯认为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

如果一个商品的价值只等于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而没有利润,那么资本家就不会让生产再进行下去。

所以,商品价值由购买劳动决定,而购买劳动=耗费劳动+利润。

李嘉图由于没有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别开来,他以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因此,他觉察到资本与活劳动相交换时,如果是等价交换,则利润无从产生;如果是不等价交换,则价值规律便受到了破坏。所以他无法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马尔萨斯企图用购买劳动大于耗费劳动来解决李嘉图遇到的矛盾。

就是说,马尔萨斯认为交换到的劳动量,比本身耗费的劳动量大。而且他以为所有商品的交换都是如此。这就把资本与活劳动的交换同一般商品的交换混为一谈了。

实际上,当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商品后,把活劳动投入生产,它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比它本身所包含的劳动量大,即生产出一个剩余价值;当商品价值实现后,资本家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比他投入的货币量大。而一般的商品交换则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马尔萨斯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积累劳动和直接劳动所代表的价值以外的价值,它与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无关。就是说,马尔萨斯认为,利润不是生产中投下的劳动创造的,而是由交换中得到的,这就倒退到重商主义一个庸俗观点:“利润在于商品贱买贵卖。买者购买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或物化劳动多于卖者为商品所花费的。”(26Ⅲ·14)

利润既然是由流通中产生的,那么由谁来支付资本家的利润呢?资本家之间是不能靠不等价交换来取得利润的。

因为资本家作为卖主所取得的利润,在作为买主时又会丧失掉。至于工人,他们只能实现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他们的那一部分生产物。

因此,还必须有其他的需求和其他的买者,否则利润就不会形成。出路何在呢?马尔萨斯认为,出路在于利润的支付者是既非资本家、也非工人的“不生产的消费者”,即那些只购买不出卖,只消费不生产的地主、官吏、牧师、年金领取者等等。在马尔萨斯看来,只是由于存在着这些“不生产的消费者”,并且他们不断地出高价购买,才使资本家的利润得以形成,市场上的供求才能保持平衡,资本主义才不会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所以工业资产阶级不应该反对地主等不生产的消费者,而应该感谢他们。因此,一个李嘉图的信徒气愤地质问马尔萨斯说:“假如有人感到商品滞销,那么马尔萨斯先生是否会劝他把钱付给别人,让别人用这笔钱购买他的商品呢?”(见23·185)因为不生产的消费者的购买手段是资本家以地租或赋税的形式提供的,所以这样的提问打中了马尔萨斯的要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