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980页(1937字)
【生卒】:公元前384—322
【介绍】:
古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
他对当时许多知识领域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的着作总结了公元前四世纪以前希腊科学的成就,对欧洲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诺吉拉城。他的父亲尼各马可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二世的御医。
他十七岁时来到雅典成了柏拉图的学生,在这里学习了二十年,深受柏拉图的影响。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各地游历,并开始对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进行批判。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来到雅典创办学校,从事讲学和着作活动达十二年之久。他和学生们经常边散步边讲学,因此他的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雅典随即展开了反马其顿的斗争,亚里士多德由于与马其顿统治集团关系密切而受株连,只得离开雅典逃往优卑亚岛,公元前322年在这里因病逝世。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论》、《伦理学》两本书中。他认为国家由很多家庭组成,要研究国家就要先研究家庭。
他进一步发展了色诺芬提出的关于“家庭管理”(即“经济”)的理论,把它包括在政治学之内。他认为经济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研究家庭成员的关系即主奴、夫妇、父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技术。他认为奴隶制是自然的合理的制度。有些人长得眉清目秀,生来就适合从事脑力劳动,他们能由精神运用而有先知,应该成为统治者。另一些人身体健壮,生来就适合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只有资格用自己的体力实现脑力劳动者的先知,自然就沦为奴隶。
这些为奴隶制度辩护的观点是由其阶级地位决定的。如马克思所说:“象亚里士多德那样的思想巨人在评价奴隶劳动时都难免发生错误”(23·99)。他还认为奴隶只是为奴隶主获得生活资料的一种有生命的工具。他曾经幻想过将来会出现某些更先进生产工具,但是他又说:“如果织布的梭会自己织布,那么师傅就不需要助手,主人就不需要奴隶了。”在他看来奴隶制是永存的。他不可能预见到后来会出现机器,更不可能预见到本来应该成为缩短工人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的机器竟成为增殖资本价值的最可靠的手段(见23·447)。
他还研究了奴隶主阶级的“致富技术”,区分了“经济”和“货殖”。他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总和,“经济”就是为了取得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以便消费,所以目的是有限的,它的限度就是消费。它合乎人类的本性,因而是自然的。“货殖”的目的是赚钱,是违反自然的。
他认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个用途是直接供使用,它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另一个用途是交换,它不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
在这里他已经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进一步从交换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明“货殖”的产生和它的性质。
交换是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再过渡到以取得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在小商业中,交换的目的是取得使用价值,货币只起媒介作用,这种交换不属于“货殖”而属于“经济”。“货殖”是以货币为手段,以无限制追求货币为目的,因而是反自然的。实际上他察觉到商品交换是从“W-W”到“W-G-W”再到“G-W-G”的历史发展过程。
他区分了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但是,为了维护奴隶制,他反对大商业和高利贷。
他在《伦理学》中论述到公平这一道德范畴时,又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的见解。
例如:五张床等于一间屋无异于五张床等于若干货币。床与房子是不同的物,但是必须在质上有等同性。“没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换,没有可通约性,就不能等同。”因此,马克思说:“亚里士多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正是在这里闪耀出他的天才的光辉。只是他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限制,使他不能发现这种等同关系‘实际上’是什么。
”(23·75)他没有找出商品之间等同的东西:人类劳动。
他论证了从物品交换中产生了一种本身就有价值的特殊商品——货币。
他把货币形式看作是商品简单价值形式的进一步发展的形式,实际上指出了货币有价值尺度的职能。他认为在商业中货币起媒介作用,又指出了货币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他在分析“货殖”时,指出在大商业中货币是被当作财富来积累的,即货币还有储藏手段的职能。但他没有了解货币的本质,也不了解价值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经济的见解成了近代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