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里昂工人起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041页(780字)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举行的两次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武装起义。

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的丝织工业仍然处在手工操作为主的阶段,绝大多数丝织工人是家庭手工业者和帮工,受到手工工场主和包买商的盘剥。工人们每天劳动15至18小时,所得工资只能买一磅面包。工人曾多次要求提高工资并迫使资方于1831年10月与工人代表达成了实行新工资标准的协议。但不久资本家就在当局支持下撕毁协议,引起了工人的抗议。11月21日,为反抗军警的镇压,工人的抗议活动转变为武装起义。

21至23日,起义工人高举“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大旗击败政府军,拘禁了省长,占领了全市,起义取得胜利。但起义者缺乏坚强的领导。

12月3日巴黎派6万军队开进里昂,工人起义被镇压下去。

1831年里昂工人起义促进了全法国工人运动的新高潮。

1832年6月巴黎也发生了工人起义。在斗争高潮中,里昂工人于1834年4月举行了第二次起义。

这年2月,当局无理逮捕了工人领袖,3月又颁布了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命令。新的起义就是由此而激起的。

这次起义有着鲜明的政治斗争的色彩,工人们提出了争取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当时统治法国的金融贵族王朝——七月王朝。

从4月9日到13日,起义者虽经过浴血战斗但又被镇压下去。两次里昂工人起义都是工人们按照自己的愿望,根据自己的口号进行的,是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政治力量的表现。

《资本论》中提到七月革命后不久,“城市无产阶级在里昂敲起了警钟,而农村无产阶级在英国又燃起了熊烈火。海峡此岸在传播欧文主义,海峡彼岸在传播圣西门主义和傅立叶主义。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

”(23·65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