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0页(1110字)
即基本的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发展。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一系列范畴。《资本论》作为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也有自己特有的范畴,并由此组成科学的体系。这些范畴大致是: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或社会平均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劳动率;
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形式、货币、价格、成本价格、生产价格、垄断价格;
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生产资本、产业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流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货币经营资本、商业资本、生息资本、银行资本、股份资本,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利润、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企业主收入、利息、利息率、超额利润、地租等等。
客观世界是一个系统、一个网络。
人们在实践中所认识的世界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也应该是一个系统、一个网络。范畴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范畴作为纽结,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形成一个科学体系,在思维形式上将客观世界复写出来。
范畴是主观的、逻辑的东西,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
范畴及其相互联系都有其客观的“原型”。唯心主义者颠倒这个关系,把范畴看成是先验的。“这在黑格尔本人那里是神秘的,因为范畴在他看来是先存在的东西,而现实世界的辩证法是它的单纯的反光。实际上刚刚相反: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20·545)
客观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展开的辩证运动。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范畴,会同样发生变化和变形。在这个变形中,每一个范畴都是运动的和不断发展的,并且互为中介,通过转化而与进一步变形的范畴相联系,成为整体中不可缺少的“纽结”。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在此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马克思在第一卷开头从他作为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生产出发,……而不是从……已经在资本主义下变形的商品出发。”(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