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一体化战略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128页(1212字)

一体化战略的一种,是将生产与原材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联结在一起的战略形式。

依据一体化的方向划分,纵向一体化战略包括将企业经营范围扩展到原材料供应的后向一体化和扩展到产品销售的前向一体化两种形式。依据一体化的程度划分,纵向一体化战略又可分为全面纵向一体化,即企业参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直至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经营,以及部分纵向一体化,即企业的经营范围只限于从原材料供应到市场的一部分。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目的在于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实力。具体地说,选择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是认识到它的潜在经济利益,包括盈利、经济的产品生产、产品的差异化、销售的低成本优势。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现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壮大而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或者与别的经营领域的企业联合,或者兼并别的经营领域的企业这三种形式。具体形式的选择视企业实力及所处经营环境等权变因素相机决定。

在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过程中有影响作用的因素包括:(1)内部协调作用带来的可能效益。如果一家企业自制所需的产品零部件或材料,发运和应急调整均不成问题,在组合各零部件使之成为一复杂整体方面,工艺和工艺协作都不会卡壳,质量方面的特殊需要也容易达到,因而,可能产生一体化带来的协调效益。

(2)降低供应风险。

如果原材料来源趋于紧张,价格也趋于上涨,那么一个企业也许会兼并一些原材料渠道,作为一种保护性手段。

(3)机动性。企业选择纵向一体化,会导致产品设计方面的局限性。

对厂房或原材料来源的巨额投资,常常阻碍新的产品设计或材料品种的完善。从短期来看,非一体化生产的企业多半会因环境变化而削减采购量或转向其他供应商,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就缺乏这种机动性,同时经营方向的调整也更为困难,这也增大了其经营的风险。

(4)生产所需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受生产规模经济的影响。

纵向一体化企业内部生产各阶段的能力不一定是平衡的,忙闲程度有的还受时间(如季节)的影响,如果某阶段生产能力不足以供给下一阶段,则需要从外部购入加以补充;而如果内部生产过程某阶段能力有富余,则又必须寻求新的市场。(5)企业的财务地位。

许多企业只有少量的资金用于保持主要的经营活动,而无多余的钱去进行新投资,这就阻碍了为自制零部件或原材料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财务实力雄厚的公司多半会进行一定的纵向扩展,额外的财务实力允许企业不断地改造和新增制造工艺。(6)管理部门控制额外活动的能力。

对某一产品从购买转向自制的决策,意味着管理部门控制幅度的增大。管理部门如果完全陷入新的经营活动,往往会忽视对原有经营内容的有力指导。另外,如果管理部门投入的精力与新的经营活动不相适应,可能不会达到纵向一体化的预期目标。

上一篇:一体化战略 下一篇:横向一体化战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