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次序图分析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587页(1083字)

对方案的优劣进行两两对比以确定全部方案的优劣次序的决策方法。

由穆迪(H.Moody)所发明。次序图有好几种类型,这里介绍两种:

(1)简单次序图

图11-19表示A,B,C,D四个方案(或要素、员工绩效、产品好坏等等)相比较之结果,纵列表示比较方案,横行表示被比较方案,当比较方案优于被比较方案时,在交叉处填1,反之则填0,由于自身不与自身相比较,故对角线上不填数。如A优于B,则在第一行第二列填1,同时在第二行第一列填0。将横行各数相加即是各方案的合计得分,分数值越大方案就越好,当有的方案得分一样时,则应比较分值相同的各方案之间对比的结果,如A,B同得2分,则比较A,B之间的关系。从图11-19中可以发现A优于B,故在A的数值2的上面加一“+”,以示区别,最终各方案总的顺序(从优到劣)为:A、B、D、C。

图11-19

(2)多输入加权次序图。由于在简单次序图中只表示了方案间有优劣,但未描述出优劣的大小,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就有了多输入加权次序图(见图11-20),这种图的结构与简单次序图的不同之处在于表格中填的数字不再是0或1,而是0到m间的一个数,具体的决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体投票。由m个评委参加评判,假如在A与B的比较中有k1(0≤k1≤m)个评委认为A优于B,则应在第1行第2列填k1;若有k2(0≤k2≤m,0≤k1+k2≤m)个评委认为B优于A,则应在第2行第1列填k2。注意这里有评委弃权的可能性,因此k1+k2可能小于m(即投A票的与投B票的评委总数少于应投票的评委总数)。当有两个以上方案得分相等时,确定优先顺序的方法同上,但这时有可能出现两方案无法区分优劣的情形,举例如图11-20,m=5。此例中,B、C方案得分相等,而评委在对B、C之间的优劣进行表决时,各投1票给B、C,因此B和C无法分辨其优劣。若要避免这种情况,只有限定评委不许弃权且评委的人数为奇数。

另一种是表示优劣相差程度。这时m代表两两相比时双方得分的总和,即把m分配给双方,双方得分相差越大则表明优劣程度相差越大。

如m=10,比较A与B时,分别给A,B各5分,则表示A与B相等,给A4分,给B6分,则表示A比B略差,给A9分,给B1分,则表示A比B好很多。其他的步骤与简单次序图相同,以合计分值表示优劣,分数越高方案越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