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主义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74页(699字)

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

1949年指拉美国家提出的拉美经委会领导人普雷维什发表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着作,为发展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拉美经委会认为,现存的国际经济关系是一个由中心和外围组成的体系。作为中心的发达国家在这个体系中占据主动的支配地位,作为外围的不发达国家则处在被动和受支配的地位。中心国家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外围国家生产和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

外围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中心国家工业生产的增长及其对原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缺乏增长的内在动力。拉美经委会还列举了大量材料,说明随着技术进步,制成品价格不断上升,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为克服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利趋势,拉美经委会主张外围国家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发展本国工业,用国产工业品替代进口品,以摆脱对中心的依赖,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内向化。在发展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拉美国家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在初期推动其经济较快增长。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出口萎缩、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严重、收入不均和农业停滞等问题日益显露,并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拉美经委会为此对50年代提出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强调通过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国内积累率;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设法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实行土地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产品与工业品的比价;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实行替代进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工业化战略;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吸收国外资金,争取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改革国际经济结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