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伦,索尔斯坦·邦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84页(823字)

【生卒】:1857~1929

【介绍】:

美国制度经济学家,1884年获得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后,因主张不可知论,故在1891年方以经济学研究生的身份进入康奈尔大学;1891~1906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06~1909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1909~1926年分别执教于密苏里大学及纽约社会研究学院,并曾在政府机构短期任职;1926年退休。

他是美国制度经济学派的公认的创始人之一,其主要贡献在于将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方法论的集体主义分析乃至克思理论,以相当独特的方式融于其制度主义之中,并开创了以整体性演进性集体性为特征的制度学派。他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类经济生活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而制度又是由思想和习惯形成的,可思想和习惯又是源于人的本能。他感兴趣的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性的阶级行为,因为社会是两大阶级——有闲阶级和劳动阶级——构成的。社会演化到他那个时代时,凡勃伦认为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两种对立形态: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

前者代表一种工业制度,并能够无限地进行物质生产,增进整个社会福利。而企业经营的动机却在于获取利润,因为它背后的那个阶级是由老板或经理们组成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对立,他认为是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即制度)演变的结果,并最终源于人类满足自尊心及虚荣心的本能和所谓制作的本能。他把工业和企业的对立,亦即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间的对立,视为资本主义之缺陷的根源,并由此来解释商业周期。

他对此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将经济控制权从企业经营者手中转到由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组织起来的“技术人员委员会”手中。

在其整个着述中,人种学、生物学、宗教学、自然史与文化史随处可见,其整体性由此可见一斑。主要着作有:《有闲阶级论》(1899年)、《企业论》(1904年)、《制作的本能和工业艺技之国》(1914年)、《既得利益集团和普通人》(1919年)、《工程师和价格制度》(1921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