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312页(525字)
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70年代初期充分发展的一种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主义兴起有直接的关系,强调货币因素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决定作用。
理论假设:世界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一国的货币供给等于该国国际储备与国内信贷之和;一国的货币需求是以收入、价格和利率为自变量的稳定函数。理论的主要观点:(1)国际收支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或调整中,货币量起关键作用。(2)国际收支均衡反映货币存量的均衡,当一国的实际货币存量等于合意货币存量时,该国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一旦该国实际货币存量大于合意货币存量时,由于对进口品支出增加,将使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3)国际收支失衡是暂时现象。在汇率固定情况下,货币供求失衡可以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最终自动消除。
在汇率可变情况下,一国货币贬值将通过减低实际货币余额来减少该国的进口货币支出,在短期内增加该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或减少国际收支逆差。理论的政策含义是:货币供求决定国际收支平衡过程中,由于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函数,所以单用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就可以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理论的主要代表者是H.G.约翰逊、J.A.弗兰克尔等人。
上一篇:国际收支平衡表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