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通货膨胀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13页(523字)

由于经济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或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这个术语是从经济部门结构方面的变化来说明通货膨胀原因的一种概念。

指使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个别经济部门在需求或成本方面的变动,会使经济结构的有关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具体情况可分三种:(1)一国的经济部门可分为两大类——扩展的和停滞的。扩展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快,工资也相应地上升,停滞部门的工人要求一视同仁,提高工资,企业被迫在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增加工资,在整体上形成货币工资增长率大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情况,造成通货膨胀。

(2)世界市场价格决定一个国家中开放经济部门的价格,而后者的工资增长取决于世界通货膨胀率和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与世界市场不发生直接联系的部门(封闭经济部门)的价格,由本国的需求和成本决定。开放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封闭经济部门,其工资增长率也必然高于后者,后者要保持工资增长率与前者的一致,就会造成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同一经济体系中,有的关键商品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并带动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可造成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发生。

上一篇:结构刚性 下一篇:结构性失业
分享到: